此时,惊骇不已的群臣似乎已清醒过来,他们见皇帝如此盛怒,连宰相的求情也不应允,又感到为此事杀了韩愈,实在有些过分,便纷纷出来为韩愈求情。唐宪宗见众意难违,遂诏令将韩愈贬为潮州(今广东潮安县)刺史,并即刻赴任。
幸免一死的韩愈接到诏命,不敢久留,当天便辞别亲友,收拾行装,找了驾马车,带着家眷及几个仆人匆匆上路。车出长安南门,韩愈禁不住回头凝望,那辉煌壮丽的宫阙殿宇已经看不到了。
韩愈谏迎佛骨这件惊心动魄的公案,看起来以当事者的被贬潮州作为结束,但事情又没有那么简单。就在韩愈走出长安都城渐没在黄尘古道之时,他的一位叫冯宿的朋友却又大难临头了。
时任礼部郎中的冯宿,原来与韩愈是同年同榜进士,由于有了这层关系,二人得中后在长安“朝夕同出入起居”。当韩愈打出了“古文运动”的大旗时,冯宿在他的旗下竭力为其鼓吹,亲自实践的《初筮赋》曾得到韩愈的好评。唐军征伐淮西时,二人同在还是大将军的裴度幕府,韩任行军司马,冯任节度判官,均得裴度赏识。后来成为宰相的裴度之所以敢为韩愈冒死进谏,并使韩愈免了杀身之祸,与这时所建立起来的感情是分不开的。而冯宿为人“孝友忠信,清廉正直”,因为有了裴度的提携,升迁较快,遭到不少人的嫉妒,加上他为了维护朝廷,损害了某些地方藩镇的利益,当这些藩镇归顺朝廷后,自然还对冯宿怀恨在心,并设法整治他。韩愈案发,作为韩愈好友的冯宿自然成为对立面打击的重要目标,苦于找不到借口的对手,便借机诬陷韩愈的奏表是由冯宿起草的。宪宗皇帝竟信以为真,诏令将冯宿贬为歙州(今安徽歙县)刺史。